今天中午,正在上班的小刘突然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,电话那头说小刘的父亲已经呕吐了一早上,现在已经到医院了。
(资料图)
电话刚挂,小刘匆忙请假就往医院赶。到了医院后医生告诉小刘,他的父亲可能是食物中毒,需要进行化验才能确定。
这让小刘苦恼了起来,早晨父子俩明明是一起吃的早餐,怎么会食物中毒呢?
正在回忆,小刘突然想起父亲昨天和自己说新买的保温杯捡了大便宜,今早还用它泡了茶。
想到这,小刘迅速回家取回了保温杯并送检了茶水。望着杯子里比平时还绿的茶汤,小刘的心中已然有了判断。
检验结果出来,果不其然茶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了小刘父亲中毒,而罪魁祸首就是这个“便宜”的保温杯。
幸亏送医及时,否则小刘的父亲就危险了。
最后,小刘到有关部门检测这个“便宜的”保温杯,惊奇的发现居然是曾被央视屡次曝光的“ 夺命保温杯 ”!
那究竟什么是“夺命保温杯”,保温杯要如何正确选择呢?别着急,让我们接着往下看。
“夺命保温杯”的“前世今生”
在没有保温杯之前, 暖水壶 一直是冬日里的宠儿。
在暖水壶的玻璃内胆上涂一层银或使用 双层玻璃内胆抽真空 ,以此来达到保温的目的。
保温杯使用并发展了暖水壶的保温原理,并将内胆换成了 不锈钢 ,于是大量的保温杯产品涌入市场,但质量也逐渐开始 参差不齐 。
从材质来看,不锈钢可分为食品级和工业级两种。
我们经常在保温杯里看到的304、316就是食品级不锈钢,这类材质的保温杯符合国家标准,能够和食品接触且不对人体产生影响。
工业级的不锈钢如201、202,这类材料价格低廉,有过量的重金属添加,使用不当会使人体中毒,是不能制造保温杯的。
然而,不法商家使用工业级不锈钢制作保温杯,再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而从中牟利。
长此以往,市场上的“夺命保温杯”便越来越多。
警惕“夺命保温杯”的健康陷阱
1、造成贫血
劣质保温杯耐腐蚀性差,长期使用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元素。 这些有害的元素会影响红细胞正常工作,轻则造成人体贫血,重则患上白血病。
2、造成重金属中毒
工业级不锈钢材料中添加有廉价的重金属元素,使用这种材质的劣质保温杯会出现头晕乏力、呕吐恶心等重金属中毒症状。
重金属会影响消化系统,造成脑部发育不良,严重者还会出现癌症,尤其是对老年人有着巨大的器官损伤。
3、造成感染发炎
工业级不锈钢制成的保温杯容易受到腐蚀,在生锈的地方会留存大量的细菌。
长期使用生锈的保温杯,会感染人体的呼吸系统引发炎症,导致肺炎、支气管炎等疾病,若不慎划破皮肤造成感染,细菌随血液流入人体还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。
三招教你辨别“夺命保温杯”
1、注意保温杯材质
一般来说,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不锈钢产品,都会按照国家要求标注出其不锈钢材质。
如常见的食品级不锈钢304、316、420、430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材质,厂家会将其标注在保温杯内胆中或瓶身底部等明显处。
但许多黑心商家也会进行虚假的材质标注,所以仅看一个标注并不能确定其是否为合格的保温杯。
2、注意保温杯性能
在购买了保温杯后我们可以自行检测其保温、密封等性能。
按照国家对于保温容器的标准规定,保温杯的保温性能 不得低于6个小时 。我们可以在装满开水后,拧紧杯盖 等待5分钟左右 ,看保温杯瓶身是否出现发热来判断保温杯的保温性能。
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装满冷水,倒置保温杯或用力甩几下,观察其密封性是否良好。
最后 我们可以分别盛装冷水、热水后观察其是否有颜色或异味等来辨别“夺命保温杯”。
3、注意购买渠道
购买保温杯时要注意购买的渠道是否正规,避免到不知名的地摊上购买,否则因小失大就悔之晚矣了。
线上购买需要和商家进行细节交流并保留聊天截图;线下购买尽量到商店、超市这类可以索要发票、售货凭据的地点。
写在后面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使用保温杯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。
首先, 保温杯通常用于装热水等弱腐蚀性的液体,热牛奶、可乐等饮品都会腐蚀保温杯的内胆,影响后续的使用 。
其次,保温杯需要经常清洁,这能大大延长保温杯的使用寿命。
其实,除了“夺命保温杯”之外,市面上以次充好的商品层出不穷,因此大家在购买商品时,一定要擦亮眼睛,时刻警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