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十版)》(以下简称“诊疗方案(试行第六十版)”)中提到,老年人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重症率、病死率高于一般人群,接种疫苗后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。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及病理反应与其他患者存在显著差异,导致治疗过程中药物体内代谢及药物效应不同,同时由于合并基础疾病用药、基础免疫力低下等原因,致使临床药物疗效不佳及不良反应风险增加,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。广大老年人群感染新冠期间需要注意些什么呢?药师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点。
一. 新冠肺炎老年患者危重因素分析
【资料图】
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,基因特征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(SARSr-CoV)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(MERSr-CoV)有明显区别,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,人群普遍易感。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,确诊病例中,60岁以上患者占31.2%,患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分别为12.8%,5.3%,4.2%,2.4%;粗病死率数据中,≥80岁年龄组为14.8%;合并症患者的粗病死率显示,心血管疾病患者占10.5%,糖尿病占7.3%,慢性呼吸道疾病占6.3%,高血压占6.0%。
结合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,分析老年人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主要有:1)老年患者多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、支气管扩张症、哮喘等气道疾病,肺功能较差,气道及肺泡上皮细胞功能不不全,SARS-CoV-2感染时出现呼吸困难和/或低氧血症的概率更高,致呼吸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更高;2)诊疗方案(试行第六版)提及,部分患者出现肌红蛋白升高,部分危重患者肌钙蛋白升高。大部分存在心血管疾病基础的老年人心功能不全,低氧状态易导致心功能进一步受损;3)老年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,如肝肾功能较青壮年低下,肠道功能较弱,易导致水电解质失衡、肝功能受损、凝血功能紊乱、菌群失衡(混合细菌感染风险增高),最终导致脓毒症、休克的出现。故目前报道的老年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预后较差,易进展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,为新冠肺炎的救治带来较大难度。
二.慢性疾病老人:规律用药,定期监测
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疫情期间更应规律用药,积极控制疾病症状,减少急性发作的几率。如高血压患者,按时规律服用降压药,注意监测血压;糖尿病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、或根据即时血糖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,有条件者可自行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,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;呼吸道慢性疾病患者如支气管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,应坚持吸入制剂的规律吸入,并规律服用稳定期医生开具的口服用药方案,切忌症状改善后自行减量或停药,导致急症发作。
用药期间如需定期到医院抽血监测指标患者,可根据门诊医生的建议,优先选择就近社区医院检查。如需就诊,建议根据各大医院公布的门诊开放时间预约就诊、错峰就诊。
为方便慢性病患者,国家卫健委发出通知:对于符合条件的慢性病、老年病患者,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,减少患者来院就诊次数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也印发了《关于适当延长门诊慢性病患者处方用量的通知》:对于“诊断明确、病情稳定、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”的门诊慢性病患者,经诊治医师评估符合要求后,最多一次性可开具三个月用量的药品。
三.避免预防用药,减少肝肾负担及不良反应
自新冠疫情开始至今,药师也收到很多长辈的来询:是否可以适当用药预防?近期网络上各路声称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中西药可谓“百花齐放”。对此,药师不主张普通大众包括老年人吃药或用药物来预防。因为:
1.目前尚无科学的临床证据证明吃药可以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。
2.其次,是药三分毒。大多药物在体内需要经过肝脏将药物代谢为活化产物或失活产物,最后经过肾脏排泄出体外。而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,肝肾功能较青壮年低下,容易因代谢及排泄效率降低而造成药物的体内蓄积,增加肝肾功能负担的同时,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。
3.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已在使用治疗用药,更不应对自己患病的身体“雪上加霜”,除会进一步增加肝肾功能负担外,也容易与已服药物产生不良的药物作用。
四.合理膳食,保持肠道菌群平衡
老年人应合理膳食,避免过饱过饿,补充新鲜蔬果及优质蛋白,促进新陈代谢,消化功能较弱的老人可适当补充乳酸制品,健康的食物除了可以给我们的免疫细胞补充能量外,还能较好的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状态,增强机体对抗感染的免疫防线。
五.勤洗手、多通风、多居家、少外出
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预后较差,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。面对疫情,老年人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勤洗手、戴口罩、多通风、少外出,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,避免参加平日的聚集活动,以降低被感染风险,但也忌久坐久卧,适当活动,防止静脉血栓的产生。
作者: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 杨黎